關于白城市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李子罡
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監督支持下,圍繞加快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狠抓“四項重點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運行平穩,穩中向好。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任務計劃執行情況良好。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42億元,增長6%(同比,下同),增速位居全省第五位。其中:第一產業113.5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338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290.5億元,增長8%。
(一)農業??朔珊?、風雹等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形勢穩定。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生產保持穩定。全市新增水田面積45萬畝,成為全省水田第一大市?,F代農業發展較快。規?;N植燕麥20萬畝,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79%,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萬畝,土地規模經營面積335.4萬畝。畜牧業發展良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576個,畜禽總飼養量5300萬頭(只)。
(二)工業。工業經濟穩中向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39戶,總產值810億元,增長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規上工業增加值245億元,增長4%,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利潤增長30%,增幅居全省前列。重點行業發展穩定。農產品加工、醫藥、紡織服裝、汽配和冶金建材產值分別增長20%、12%、9%、4.9%和3%。重點企業拉動明顯。全市產值超億元企業190戶。其中:增產超5000萬元以上企業80戶,凈增產值90億元,拉動全市產值增長12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深入實施服務業攻堅,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三產占比達到3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70.3億元。民營企業戶數增長27%。公路貨運量和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10%和7%。服務業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完成投資32.6億元,港原國際商貿城、融展汽車貿易物流產業園等服務業項目進展較好。生態旅游發展較快。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43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2.1億元,分別增長16.6%和21.2%。
(四)投資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89億元,增長7%,增速全省第二位。重點項目支撐有力。全年實施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257個,完成投資592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71個,10億元以上項目20個。長白鐵路、白阿鐵路提前一年通車運營,長安機場通航,長慶、麗江、幸福立交橋正式通車。招商引資成績明顯。成功引進了梅花玉米深加工百億級重大項目。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300億元,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18905萬美元,增長8%。
(五)財政金融。全市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41.5億元,下降1.3%,增幅居全省前列; 市本級完成15.46億元,增長5.7%。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793.8億元,增長10.3%;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01.8億元,增長14.9%。
(六)社會事業。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22350元和8890元,分別增長6%。就業形勢總體良好。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8%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8萬人(次)。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改造棚戶區9290套,分配公租房2821套。全年實現134個貧困村退出,5.1萬人脫貧。公共服務得到強化。新建6所公辦標準化幼兒園。屯屯通客車率87%。氣象、人防、殘疾人、檔案、地方志、婦女兒童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計劃執行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矛盾和困難。主要是:經濟總量小,效益不高,競爭力不強,穩增長的壓力持續加大;項目招商難度加大,支撐性、帶動性的大項目還不夠多;生態環境保護需要進一步加強;扶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等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積極作為,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市委六屆四次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實施“三個五”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吉林西部生態經濟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抓好生態環境、生態扶貧、生態經濟、生態城市“四項重點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日子不懈奮斗。
(一)2018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安排
綜合考量經濟增長支撐條件和發展潛力,立足實際,兼顧需要與可能,2018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以內;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基本同步增長;節能減排指標完成省下達任務。
(二)2018年重點工作任務
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任務,為順利實現上述目標預期安排提供有力支撐。
1.著力建設現代農業。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爭做全省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推進標準化規?;a,發展規范化合作社100個,土地規模經營達到450萬畝。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0%,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推進中農、德泰等農產品綜合園區建設,打響“白城大米”“中國特色雜糧雜豆之城”“東方燕麥之都”等特色品牌,創建國家級食源性食品安全生產基地。
2.著力壯大工業總量。深入推進工業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百戶重點小微企業升規工程、百個重點企業成長工程、百個重點工業項目、百個重點創業項目、百個重點創新項目“五百工程”,新發展小微企業300戶以上,新升規企業40戶。各縣(市、區)、工業園區和經開區至少新建2個投資超10億元的工業項目。全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力爭突破900億元。
3.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深度開發濕地生態游、草原風光游、民俗風情游、冰雪體驗游、農業休閑游、軍事體驗游等特色旅游,打好“濕地鶴鄉、生態白城”品牌。接待國內外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5%和20%。鼓勵發展現代物流、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業,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
4.著力推進項目建設。開展大項目攻堅、點對點招商、軟環境提升“三大活動”。全年謀劃超億元項目100個以上,超百億元項目10個以上。繼續實施重點項目領導包保,力爭梅花玉米深加工、聚能重工、魯能風電等百億級項目開工建設。重點做好燕麥產業、綠豆產業項目推介,全年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200個以上。
5.著力抓好民生改善。扎實辦好十個方面民生實事。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全面落實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設標準化學校5所。積極推進白城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實現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提供醫療服務。積極推進婦女、兒童、殘疾人、檔案、地方志等各項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