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內容簡介
一、總則
(一)規劃期限
基期:2013年
近期:2014年—2020年
遠期:至2030年
(二)規劃層次與范圍
本規劃包括市域城鎮體系規劃、規劃區規劃和中心城區規劃三個層次的內容。
白城市域城鎮體系規劃范圍為白城市行政區范圍,包括鎮賚縣、通榆縣、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區等5個縣、市、區,總面積25692平方公里。
白城市規劃區范圍為洮北區、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生態新區、查干浩特旅游開發區行政轄區范圍,總面積2531.08平方公里。
白城市中心城區規劃范圍為西、南至洮兒河灌渠,北至東風鄉,東到擬建琿春—烏蘭浩特高速公路以東1.5公里,包括洮北區老城區、白城南部生態新區、白城工業園區、白城經濟開發區和洮北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67.51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質、職能與目標
(一)城市性質
吉林省西部重要交通樞紐,以食品加工、能源、物流和旅游服務為主的地區性中心城市。
(二)城市職能
以白城工業園區、白城經濟開發區、洮北經濟開發區為核心,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冶金建材產業、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汽車零部件產業、醫藥、紡織服裝、云計算及旅游服務業,打造吉林省西部東北亞物流中心,以生態新區為依托,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強化中心城區的經濟、管理、服務、樞紐、創新職能。
(三)城市發展目標
根據城市發展現狀基礎,國家級園林城市指標較容易實現,可作為近期的城市發展目標;生態園林城市指標雖然實現難度增大,但仍然具有相當的可實施性,可作為遠期的城市發展目標;宜居城市目標是個涉及面廣且非常龐雜的目標體系,需要城市綜合實力提高到一定階段才能實現,短期內實現難度較大,可作為遠景展望的目標。
三、城市發展戰略
以擴大經濟總量為目標,以產業為支撐、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根本,在集中發展白城市中心城市基礎上,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振興、民生改善、生態保護城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白城市建設成為吉林省西部對外開放的門戶,西部特色產業基地和地區性中心城市。
白城市在東北經濟區中的定位為:長吉圖戰略中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蒙能源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規劃的第四條歐亞大陸橋的主要樞紐城市之一。
四、市域城鄉統籌規劃
(一)市域人口規模與城市化水平
至2020年白城市域總人口達到21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50%。
至2030年白城市域總人口達到211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64.49%。
(二)市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規劃
根據白城市空間結構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本次規劃提出“兩主一次‘士’字型軸線”的市域城鎮體系空間結構。
依托白阿—長白鐵路和琿烏302國道構成市域中部東西向主軸線。提升白城市區的區域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打造琿烏發展軸的西部城鎮經濟支撐帶。
依托平齊鐵路、207省道、規劃嫩丹高速公路和長白西線構成的南北向主軸線。打造縣域經濟“支點”城鎮,強化白城市區與其他城鎮的經濟聯系,加強對腹地資源的掌控。
依托301省道構成市域南部的東西向次軸線。強化次一級區域服務職能向重點鎮聚集,實現西部城鎮化的層級聚集戰略。
五、規劃區規劃
(一)空間布局規劃
重點培育中心城區服務功能和產業功能,加強產業基地建設,重點發展加工制造業;建設吉林省西部旅游服務基地,完善旅游服務設施。查干浩特旅游經濟開發區內各類旅游接待餐飲等服務設施集中應布置在團結水庫壩下,302國道以東,形成開發區的旅游接待服務中心。洮白公路空間發展軸帶是洮南城區和白城市中心城區遠景空間協調發展地帶。302國道發展軸帶為旅游產業發展帶及城郊農業發展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