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白城燕麥國際聯合育種發展記事
從昔日風沙鹽堿干旱的白城,到草原退化的內蒙古,再到高寒冷涼的青藏高原,依靠種植燕麥,使原本生態脆弱的土地如今米糧川,煥發出新的綠色生機,讓飽受土地貧瘠之苦的農牧民實現脫貧致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育種是農業生產的核心,優良種質是培育高產穩產新品種的先決條件。20年來,白城燕麥探索出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建立了國際聯合育種新機制,探索了規?;茝V種植新途徑,破解了我國燕麥種子“卡脖子”難題。
1998年以來,白城市農科院與加拿大農業部建立中加燕麥國際科技合作關系,成立了中加燕麥科技創新中心。
2000年,白城市農科院任長忠到加拿大農業部學習一個月,跟隨有“世界燕麥之父”之稱的布羅斯博士系統學習燕麥育種、栽培等先進技術。結束時,任長忠將裝滿兩整箱上千份“龍種燕麥”種質資源帶回國,為今后燕麥育種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2003年,任長忠與俄羅斯東北區域農業研究中心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將俄羅斯冬黑麥引入白城進行越冬適應性研究,優選出中俄冬黑麥合作新品種白BK01,彌補了我國高緯度地區沒有冬季“越冬”谷類作物的空白。
2005年2月,任長忠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再次到加拿大開展為期一年的燕麥研究與學術交流,布羅斯博士將幾十年來的研究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回國后,為使“混血兒”適應中國水土,任長忠將國外引進的燕麥資源與國內野生燕麥資源進行雜交,在風沙土地、鹽堿地上、退化的草原等各種惡劣環境下進行后代篩選,優中選優,連續選優,終于選育出廣適、高抗、優質燕麥新品種,為燕麥產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俄羅斯冬黑麥育種與栽培專家戈德羅娃·麗迪婭來到白城看到大面積冬黑麥長勢喜人時喜極而泣,她說:“沒來中國時,我一直擔心黑麥品種生長狀況,現在看,中國的黑麥種植無論是產量,還是抗病性方面都好于俄羅斯國內,真是太好了?!?span lang="EN-US">
2021年,白城市農科院首次發布了六倍體栽培裸燕麥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序列,標志著我國的大粒裸燕麥研究即將開啟全基因組新時代。
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白城市農科院通過國際科技交流,先后引進加拿大皮燕麥、裸燕麥、休眠燕麥、黑燕麥等種質資源1000余份,通過雜交利用,優選出優良后代材料1萬多份,選育出白燕系列23個新品種;突破了燕麥帶芒標記性狀集成優選、燕麥花藥單倍體培養和燕麥光照不敏感基因鑒評、克隆、定位等技術。
在栽培技術創新上,白城市農科院開展的“一糧兩草”“一飼兩草”“兩季雙熟”等創新成果,填補了全球北緯45°地區該研究領域空白;開展的“燕麥治沙”“燕麥治堿”研究工作,為鹽堿沙化土地生物修復改良取得成功經驗,為我省西部乃至我國類似地區鹽堿退化土地治理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
記者手記:
在白城市農科院展覽館里,23個燕麥新品種扎成標本插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像藝術品一樣陳列著。任長忠興奮地對記者逐個介紹:“看,這燕麥尖上的芒像不像小燕子的尾巴,這一株燕麥穗上就如同站著一群可愛的小燕子。它們承載著我們燕麥研究人員畢生的心愿,同時,也承載著白城燕麥飛向更高更遠的目標?!?span lang="EN-US">
一路走來,任長忠從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業科研工作者,先后擔任原國家農業部948燕麥重大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燕麥專項首席專家,“十一五”國家燕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十二五”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先進黨務工作者等,并于2010年當選為俄羅斯國家農業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