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扎實開展服務企業活動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為了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企業改革發展,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激發企業振興發展信心,大安市圍繞“服務企業周”活動,結合實際全力做好“六穩”“六?!惫ぷ?,確?!笆奈濉遍_好局、起好步。
開展包保企業服務行動。結合包保企業制度,市級領導在“服務企業周”期間深入到所包保企業,按照包保企業方案,深入企業、一企一策、選準重點和突破點進行幫扶,著力解決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建立企業幫扶長效機制,推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幫扶企業克難攻堅,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快速發展。幫扶中落實好各項惠企政策,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開展減稅降費服務行動。大安市稅務局深入企業,集中走訪28戶企業。走訪中,稅務干部們宣講了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2021年延續實施的和新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并針對企業行業和屬性,全面梳理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提供針對性強的政策宣講輔導,對企業辦稅人員、財務人員及法人進行政策解讀、辦稅流程、申報表填寫等專題輔導,為納稅人解答疑難問題,同時圍繞減稅降費各項具體內容,深入了解企業在享受相關政策措施時的需求,以及稅務部門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過程中,還需要改進哪些服務舉措,有什么好的意見建議。征求到各類問題建議11項,全部轉給職能科室,落實解決。
開展銀企保對接服務行動。開展金融政策宣傳解讀,市人民銀行、市銀監辦分別解讀金融支持企業項目發展政策。解答企業向金融機構提出獲得資金額度、方式需求的相關問題。開展企業與金融機構項目對接。開展金融產品、融資需求信息推介(發放手冊)。
開展科技創新服務行動。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發布《關于征集2021年度大安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指南建議的通知》,征集各企事業單位“卡脖子”技術難題,協調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與本地企業開展合作。組織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輔導活動。為提高大安市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成功率,邀請省科技廳所屬正泰公司、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有關專家開展了一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訓班,詳細解讀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項審計、加計扣除及相關財務指標。
開展人才引培服務行動。人才政策宣講解讀。人社部門開展服務企業專項行動,通過座談交流、走訪入企和電話宣傳等形式,重點宣傳《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激發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措施2.0版》,大力宣傳穩崗留工補貼政策和穩崗返還政策,聽取企業對人才引進和培養的意見建議,現場解答指導。開展人才需求調查。面向大安市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企業,開展企業人才服務需求和引進人才需求調查,下發通知文件,并對重點企業進行電話溝通,詳細了解企業人才現狀及人才需求情況,匯總形成《企業人才引進需求目錄》,上報需求企業23個,需求人才總數306人。組織開展招聘活動。為企業制作發放《人社部門服務企業政策聯系卡》90份,發動各鄉鎮和街道保障所,對轄區內個體工商戶開展政策宣傳和上門服務。針對本地企業、域外企業和重點帶動就業企業開展線上招聘活動,為企業發布招聘短信息12萬條;開展院企對接服務。根據全市特色產業情況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向省科技廳申請了“三區人才”,邀請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省農業大學、長春大學的16位專業人才,為大安的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提供產業指導、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服務。
開展司法維權服務行動。舉行“送法進企業”活動。由市政法委和市紀委監委牽頭,政法各單位分別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向企業經營者及職工發放了《憲法》宣傳單、《民法典》宣傳單、《刑法修正案(十一)》中有關安全生產內容的宣傳單400余份。舉行法律講座活動。市公安局法制大隊與大安市稅務局協調聯動,通過調取民營企業繳稅清單,明確大安市范圍內繳稅的民營企業共有3400余家,由各城鄉派出所根據轄區內企業的真實情況進行核實,將沒有實體、生產經營地址不在大安市境內的企業進行剔除,共計梳理出2430家民營企業清單,為服務民營企業具體工作開展打好數據基礎。
開展項目促進服務行動。做到主動對接,靠前服務。幫助項目單位辦理前期審批和開工手續,健全項目建設必備條件;積極同相關職能部門聯系互動、協同配合,全力幫助項目單位解決建設過程中疫情防控、供水、供地、供電等方面困難和問題,真正做到謀劃項目早落地、新建項目早開工、續建項目早竣工、建成項目早達產。做到及時溝通,信息順暢。緊盯中央及省政策信息和投資計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幫助項目單位爭取各級各類政策資金支持,抓實、抓細項目相關信息整理,做好上傳下達,下情上報和橫向對比、縱向溝通,確保信息對稱、共享暢通,實現政策落實、項目投資等方面的綜合效益最大化;每月定期到項目現場踏查,并將工程進度、投資進度完成率與現場影像資料及時匯總。做到全力推進,快速落實。全面掌握服務項目的投資計劃和進度安排,切實了解所負責的項目各方面動態,督促項目單位加快建設進度,爭取完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推動項目盡早竣工投產。同時,大安市發改局對每個項目配備了專職協調員,負責上下政策解讀、左右溝通協調、前后跟蹤指導。
開展公平競爭服務行動。以“服務企業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保障企業平等準入、公平競爭,助力企業克服疫情影響,激發市場活力”為主題,市場監管局采取政策法律培訓、實地觀摩和交流座談等方式,組織30余戶企業進行培訓學習。組織企業代表實地觀摩了大安市嫩江春生態莊園經營現場座談會。
開展農業幫扶服務行動。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精干力量開展此項活動。他們對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走訪,摸清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向企業宣傳涉農政策法律法規,幫助企業辦理農作物種子、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召開培訓會,指導企業申報項目,落實有關扶持政策。
開展安全生產服務行動。大安市應急管理局對行業監管部門和鄉(鎮、街道)開展走訪調研。走訪了部門、鄉(鎮、街道),詳細了解工作開展情況以及企業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狀況,并向基層及企業了解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征求對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建議?!胺掌髽I周”活動工作小組,在走訪服務過程中,將執法檢查關口前移,結合“雙隨機”執法檢查和“一線工作法”開展活動。
開展擴大消費服務行動。大安市商務局制定以“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季度消費券促銷活動方案,列支509.086萬元于“五一”黃金周及端午節前后兩次發放。列支359.086萬元開展“五一”黃金周期間消費券促銷活動,以納入省統計平臺的大安市區限上商貿企業(含大個體)為活動主體,面向大安市內所有消費者開展促銷活動。
開展數字建設服務行動。組建“零跑團”組織架構,印發工作方案,將市鄉村三級全部納入“零跑團”;印發《政務服務“零跑團”管理制度和規范》,建立了學習培訓、工作管理、文明用語、聯審會商等一系列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確?!傲闩軋F”工作扎實開展,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市政務服務局組建了一支由行政審批人員和大廳窗口人員組成的專業化隊伍,吸納青年志愿者、軟環境監督員、民主黨派人士等作為輔助力量。利用此次數字建設服務活動,持續開展“零跑團”幫代辦服務,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
開展生態環保服務行動。繼續簡化環評手續。在疫情防控期間,市生態環境局繼續落實生態環境部承諾審批制要求,簡化環評審批程序。對于環評文件的審核采取視頻會議、函審的方式進行受理和審批。開展重點項目幫扶。組成環評審批工作組現場辦公,與重點項目的建設單位一道,就項目的環評審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逐一研究,破解重點項目環評審批難題,全力推進項目順利開工建設。
此外,大安市以“服務企業周”活動為契機,構筑部門聯系溝通機制,搭建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的通道,通過設立問題臺賬,實行消號管理,定期聽取解決進度匯報,按確定期限反饋結果,在時間節點內,通過方方面面的溝通協調,使企業的困難和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進一步總結成功經驗,建立長效機制,形成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以真抓實干的作風、實實在在的成效服務企業,促進大安市經濟高質高效發展。